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大揭秘”——处方药VS非处方药

科学药语者
原创
工作于商洛市中心医院,药学知识科普、图文视频创作
收藏

生病吃药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但你有没有注意到,去药店买药时,药品的获取方式不一样。有些药需要医生处方才能买,有些则可以直接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顾名思义,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买和用。这类药通常有毒性和其他潜在风险,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比如抗生素,像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等。滥用抗生素会让细菌产生耐药性,让原本有效的药物失效。医生开抗生素处方时,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精准判断是否需要用药,以及选择哪种抗生素、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再比如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如安定类药物,它们能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但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所以,处方药就像双刃剑,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精准使用。

非处方药则不需要医生处方,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简称OTC。它们主要用于治疗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比如感冒药、退烧药、止咳药等。非处方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经过了长期的临床验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药品标签和说明书会详细标注功效、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信息,便于消费者自行查阅和使用。比如我们熟悉的布洛芬,它不仅可以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等,还能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不过,非处方药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如果未按说明书要求服用,超剂量或超疗程使用,同样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那么,如何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呢?最简单的方法是查看药品包装和标识。非处方药的包装上会有明显的“OTC”标志,根据安全性的不同,又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非处方药的标识为红色椭圆形底阴文,只能在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专业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零售;乙类非处方药的标识为绿色椭圆形底阴文,除了可以在药店销售外,还可以在经过批准的普通商业企业零售。而处方药则没有“OTC”标志。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合理使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对于处方药,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要随意更改用药方案。对于非处方药,虽然可以自行购买使用,但切不可掉以轻心,需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正确方法和剂量服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用药安全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和使用方法,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让我们一起关注用药安全,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内容来自:科学药语者

评论
大思快跑
庶吉士级
已阅
2小时前
俄体镇科普88888
太师级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