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高铁列车上坡要提前冲刺吗?”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很多人好奇:“高铁加速时为何没有明显‘推背感’?””
一 贴地飞行,动力强大
高铁司机在驾驶列车高速行驶进程中,通常采用“级位模式”和“恒速模式”两种牵引模式。最常用的是“恒速模式”,即设定好目标速度后,列车会自动调整动力输出,保持匀速行驶。
高铁线路设计时会尽量保持平直,但列车行驶时并非完全如履平地,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地带等地形复杂的区域。遇上较小坡道时,凭借充足的高铁列车动力储备,稍微加大马力就能轻松维持速度;即使坡度较大,列车也能依靠强大动力“丝滑”通过。
二 平稳加速,乘车更舒适
虽然高铁的运行时速远高于普通汽车,但其加速过程非常平稳,旅客几乎感受不到速度变化,更体会不到强烈的“推背感”,乘车体验舒适惬意。
为确保列车运行高速、安全、舒适,高铁线路设计对坡度和转弯半径有着严格标准。旅客坐在车厢里,会有一种全程都在“笔直前进”的错觉。但事实上,高铁列车在运行途中经常会遇到转弯情况,只是不易被察觉。
区间“丝滑”转弯:
车站与车站之间(区间)的线路本身就有精心设计的弯道,高铁列车能够顺畅通过。
进站精准“变道”:
列车进站时,需要借助道岔从正线转入侧线股道(站台)。道岔由调度或者车站根据接发列车的计划联锁控制,司机只需按照信号和指令操控列车运行。
高铁列车能够如此顺畅地翻山越岭、平稳过弯,离不开高铁司机过硬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他们全程紧盯仪表,精准操控,对线路状况了然于胸,每一次加速减速、爬坡过弯,都是对旅客安全、舒适出行的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