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最健康的入睡时间,居然是22:00以后?

科普熊猫
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官方科普号
收藏

有人说:早睡早起对身体好。也有人说:只要你自己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晚睡晚起和早睡早起一样好。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是否存在一个最佳的入睡时间?

这几年,有多项研究结果都表明:晚上10~11点入睡对心血管最好


22~23点入睡对心血管系统最好


一项研究共纳入88026名被试者,其中包括51214名女性和36812名男性,平均年龄为61.43岁。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平均时长为5.7年的随访,发现有3172名(3.58%)被试患上了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些心血管疾病患者当中,有43%在凌晨及更晚睡,38%在晚11~12点间睡,而仅有15%在晚10~11点间睡,4%在晚10点前睡。

在排除了混杂因素后,研究人员得出了结论:

入睡的时间点和心血管患病风险呈现“U”型关系。晚10~11点睡觉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小,太早太迟睡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凌晨(12点)及更迟入睡患病风险最高。


与22~22点59分入睡的人相比:

  • 22点前入睡,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24%。

  • 23~23点59分入睡,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12%。

  • 零点或更晚入睡,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25%。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幅员辽阔,从东到西跨越了五个时区,北京的日落时间早,乌鲁木齐的日落时间要推迟2个小时。所以如果对于北京人的生物钟来说,22~23点是最佳入睡时间,那么对于乌鲁木齐人的生物钟来说,最佳入睡时间应调整为 0~1点。在我国其他时区生活的人,也可以参考这一规律进行最佳入睡时间的换算。



每晚睡6~9小时对心脏最好


一项研究发现27种遗传变异与短睡眠有关,而这种短睡眠是心梗发作的危险因素。研究人员同时还考虑了体重、体力活动、社会经济地位、心理健康等30个因素,得出了睡眠时长本身(而非其他因素)是影响心梗风险的潜在因果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即使你不吸烟、经常锻炼,也没有心血管疾病的遗传易感,仅仅是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也会增加你患心脏病的风险。


与每晚睡6~9小时的人相比,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在研究期间心脏病发作的几率高出了20%。但是睡太长时间也不行,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在研究期间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增加了34%。

并且睡太多的人,跟睡眠不足的人比起来,风险还要更高!离每晚睡6~9小时这一范围越“遥远”,心梗风险越高。比如与每晚睡7~8小时者相比,每晚睡5个小时的人心梗风险增加 52%,睡10小时的人心梗风险增加了两倍。

那么最佳的睡眠时长到底是多久呢?研究人员认为,每晚6~9小时的睡眠是对心脏健康最有益的睡眠时长。


睡眠与心脏健康,其他关联研究


2023年一项研究显示:连续6周每天少睡1.5小时,明显损害了内皮氧化应激的清除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内皮氧化应激的不断积累又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021年一项研究显示:睡眠时间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J型关联——7小时的睡眠时间是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相关的最低点。在男性中,与7小时的睡眠相比,每晚睡眠超过该数值,比如达到8、9、10小时,全因死亡率将分别升高9%、18%和43%;而睡眠不足5小时,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也会升高16%。与之类似,在女性中,与每晚7小时睡眠相比,但凡多睡1小时或少睡1小时均会使全因死亡率升高。

2022年,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Nature) 子刊上发表的研究发现:最佳睡眠时长为7小时,与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有益关联;然而,当睡眠时长不足或超过7小时,与认知功能下降以及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


这些关于睡眠与心脏健康之间关联的研究不断提醒着我们:

  • 该睡觉的时候就要去睡觉,该睡不睡和睡眠不足,都是在跟自己的身体健康对着干。

  • 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保证在22~23点内入睡,尽量睡够6~9小时,最好是睡7个小时哦!

内容来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