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肠道微生物影响健康和疾病状态越来越成为共识。如今,一项古代人体粪便的研究阐明在过去的2000年里肠道内微生物种群是如何改变的。
古粪便(palaeofaeces),你没理解错,就是古老的粪便。
为了探究肠道微生物的历史变化,研究人员通过对1000至2000年前人类粪便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DNA测序,可以了解工业时代前人类的肠道微生物。
工业时代前的微生物种群中,哪些核心微生物和微生物功能消失了?
一种螺旋体科的微生物Treponema succinifaciens在工业化人群中缺失,但存在于古粪便中。
Akkermansia muciniphila(可降解人体粘液)等菌在工业化样本中更丰富。
这可能是由西方饮食导致的,通常这种饮食缺少足够的膳食纤维,所以无法维持数量庞大的降解纤维的微生物,它们可能转而开始以肠道粘膜为食。
微生物的改变可能与工业化人群逐渐多发的自身免疫疾病、炎症性疾病和代谢紊乱有关。
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古粪便中编码降解甲壳素(一种昆虫外骨骼成分)分子蛋白的基因十分普遍。说明昆虫是古代饮食的组成部分,人类早期可能爱吃昆虫。
总的来说,这些结果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非工业化人群微生物群落的特征与我们人类祖先的更相似,而工业化人群则与这样的微生物特征产生了差异,现代人的菌群与祖先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们还能恢复祖先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吗?还有必要恢复吗?
Wibowo, M. C. et al. Nature 594, 234–239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