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防锈技术也称为VCI技术(Volatile Corrosion Inhibitor),其独特性在于使用气相缓蚀剂实现金属防锈保护。气相缓蚀剂的饱和蒸气压较低,挥发出的气态成分能够附着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防锈保护层,一方面能够阻挡腐蚀性介质侵蚀材料表面,另一方面也能够切断电子的移动,抑制电化学腐蚀的发生。
与常见的防锈产品相比,气相防锈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防锈期长,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定防锈期,最长防锈期可达10年左右。
2、适用范围广,特别对于结构复杂、不易涂敷防锈油的材料或结构件,能够实现全方位、长周期的防锈要求。
3、易处理、无害化、无污染,大部分材料均可以回收利用。
受制于自身的工业发展速度,我国气相防锈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经基本达到或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研究气相缓蚀剂,并逐渐研发出了亚硝酸二环己胺、铬酸二环己胺、磷酸二环己胺和磷酸环己胺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武汉材料保护所、广州热带机床厂等部门先后开发出了适用于多种金属的气相防锈剂、气相防锈纸等产品。目前我国的气相缓蚀剂产品已向高效性、低成本、多样化发展,气相防锈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金属加工、精密材料制造等行业,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气相防锈产品主要包括:气相防锈油、气相防锈膜、气相防锈粉和气相防锈纸。
气相防锈袋
1、气相防锈油一般是由基础油、液相防锈剂和气相防锈剂组成。在防锈油浸润不到的金属表面,气相防锈成分能够通过挥发吸附,形成有效的保护层。因此,气相防锈油特别适用于减速器、发动机等有内腔的金属设备防护。气相防锈油中的液相防锈剂与其他类型防锈油类似,主要由石油磺酸钡、石油磺酸钠、苯并三氮唑和N-油酰基氨酸等等。气相防锈剂的挥发性决定了气相防锈油的诱导性、有效距离等指标。相比来说,挥发性大的气相防锈剂能够快速到达金属表面,最早起到防护作用;而挥发性小的气相防锈剂的持久性较好,能够长时间防锈。在实际配方调制过程中,一般会选择不同挥发性的气相防锈剂进行复配,从而兼顾即时性和持久性。
2、气相防锈膜的典型组成形式为薄膜-薄膜形式,将载体薄膜(含有气相缓蚀剂)粘附于基体薄膜上。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两层或多层的气相防锈膜。气相防锈膜的防锈期较长,如果辅以气相防锈剂使用,其防锈期可达到10年。
3、气相防锈粉是使用历史最为长久的气相防锈产品,一般可以将气相防锈粉撒在被防护物上,或者直接分置于被防护物的四周。使用量按照不透气包装35-525g/m2.防锈粉的有效距离取决于气相缓蚀剂的效力及其饱和蒸气压。
4、气相防锈纸指的是在牛皮纸或者其他纸上涂布特定类型的气相缓蚀剂。带有气相缓蚀剂的气相防锈纸可以用来直接包装被防护物,起到一定的防锈作用。气相防锈纸所使用的纸一般为牛皮纸、粘有塑料薄膜或者铝箔的气相纸或沥青纸。气相防锈纸涂布的气相缓蚀剂量一般为5-60g/m2.气相防锈纸的有效距离比气相防锈粉要大一些,在实际使用时,气相防锈纸与被保护工件之间,不能有其他纸张或包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