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Joseph F. Rock)当时探险家的测量方式是这样的:
以个人感受、气压估测自己的海拔
用指南针测量山顶的角度
利用估测的水平距离和角度的关系
计算出大概的山顶高度
▲洛克的文章《贡嘎荣光(The Glories of the Minya Konka)》不能阻止人类探索这座雪山的脚步
左起:史占春、师秀、彭仲穆、刘连满、国德存、刘大义(现在更名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科学考察丛书》之《横断山冰川》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科学考察丛书》之《横断山区鸟类》▲《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科学考察丛书》之《横断山区维管植物 上册》(来源:没去过贡嘎,你的旅游生涯还不算完整 《户外探险》)
时间到了2018年
▲崔之久教授(左)与张文敬(右)再次来到海螺沟进行考察
(文章来源:科学出版社 作者:冯巧 图片来源:网络)
[1]贡嘎山地区地貌特征及地貌发育史 中科院机构知识库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6484?mode=full&submit_simple=Show+full+item+record[2] 郭伟其. 如何进入艺术史——闯入中国艺术迷宫的西方探险家[J]. 中国美术馆, 2011, 000(012):30-37.[3]苏珍, 宋国平, 曹真堂.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的海洋性特征[J]. 冰川冻土, 1996(S1):51-59. [4]苏珍, 梁大兰. 贡嘎山海洋性冰川发育条件及分布特征[J]. 冰川冻土, 1993. [5]崔之久. 贡嘎山现代冰川的初步观察——纪念为征服贡嘎山而英勇牺牲的战友[J]. 地理学报, 1958, 25(3).[6]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 贡嘎山地理考察[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3.[7]王晨绯, 郑千里. 筑梦贡嘎山——走进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J]. 科学新闻, 2012, 000(008):P.86-89.[8]王根绪, 程根伟, 刘巧,等. 全球变化下的山地表生环境过程:认知与挑战——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建站30周年回顾与展望[J]. 山地学报, 2017(05):4-20. [9]宋明琨.贡嘎山的气候特点[J].气象,1985(03):18-21. [10]张文敬. 海螺沟科考纪行[M]. 巴蜀书社, 2010.[11]龚伯勋. 木雅贡嘎[M]. 巴蜀书社, 2004.[13]贡嘎山的早期探险考察史,领略前人的执著与情怀!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110/15/68279916_885420311.shtml[14]胡子华. 洛克在华27年:是探险家还是投机者[J]. 文史博览, 2017, 000(004):40-41.
内容来自:科学出版社